作者:竹迹中国行 图文:竹迹中国行 传统中国竹编,现如今依然还是以农耕生活竹编用具为主,在诸多的竹编编制区里,分布着形形色色的竹编编制从业者,他们或许是从事编制一款竹器的一个部分,或者是独立完成其中某一款。但这种竹编编制大体上是呈现一个集中聚集分布态势,即一个村、寨多编制同一款,或者同一类竹器。这些形形色色的竹编编织从业者可以统称为“竹艺人”,即竹编手艺人。 竹艺人是一个对从事竹编编制人员的一个称谓,并不能体现他们从事编制的技术高低。以现有的编制状况而言,更多的竹艺人其实只是从事一个竹器的一个部分的编制,只有少数竹艺人是独立完成从破竹到成品的全工序制作。也因此导致一些竹器成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竹艺人配合完成。在长期的这种分工下,也导致多数配合制作的竹艺人都是“半边利”,对整套竹器制作不全部娴熟,也因此缺失了以单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机会。 在小编看来,竹编匠人会比竹编艺人高出一个规格,竹编从事者整体上不少,但是能被公认的称之为匠人的却比较少,匠人不仅要有匠者技术,还得有匠人精神。 从竹艺人到竹匠人,一般需要多少年才能“晋级”?答案不是一个具体数字,而是一个范围区间,或2、3年左右,或一辈子无法完成。这个答案是一个让人暴走的答案,但却是最真实的,原因如下: 一、技艺 中国手工竹编虽然编制区域分布较多,但绝大多数是不成规模的小众竹艺人零星分布状态,他们以粗糙竹编生活器具为主,以满足周边人们的生活需求,这种零星分布的编制带整体的工艺不高,也因为数量小,没有办法形成市场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所以,这类分布区都是基本上没有机会“登上大雅之堂”的,也因此他们只是局限在自给自足的供销状态,没法走出去,扩大到全国。 二、思想 相对于匠人而言,竹编从业者很多,但是绝大多数竹编艺人的思想是停留在编织本身上,也更多精力在短期内的收益值,不想改变是阻碍他们自身发展的最大因素。精细一点,没有必要,改变一下形状,我一辈子都是这样做的,这类师傅就是我前文所说的“差不多先生”,这个差不多不仅仅指竹编质量差不多,还指现有的竹编收益上的保守,在他们骨子里,就是认为手工竹编就是一个只能够勉强维持生计的行当,再蹦扎也是瞎耽误功夫,这类差不多先生也就只是在编制普通竹编(包括质量和款式)的重复中度过自己编制的一辈子。 三、坚持 一些竹编艺人总是心不静,总是想着利用竹编如何赚大钱,或者是想足够去迎合市场所需要的竹编,以此来得到更多的利润,也就是导致这类竹编艺人制作的款式很多,更多的是模仿,而缺少自己最拿手且不能被别人轻易模仿的竹器种类,杂而不精,自然是没有办法上升到被行内人公认的高度,(被行内人公认比被行外人认可难度高出很多),穷其一生,就是在模仿,在变,然后不管是地位,名誉、财富都没得到多少。 四、功利 从事竹编编制,自然是需要赚取对应的利益的,以此来维系最基本的生活保证,但有一部分人功利心太重,唯利是图形容不为过,也因此忘记了每个行业的“道义”。做事先做人,人不做好,其它都枉然,竹器除了外形,还有融入一个艺人的“精气神”,一款竹器也通过外形或多或少体现了这些虚无的东西。所谓形神具有,在竹器的模仿中,最难把握的就是那种神韵和感觉。当一个竹艺人太过功利,则万事利先行,在编制中难有心境,或者压根没有心思真正去编制一款精致竹器。 竹编匠人,不仅要有高超的编制技术,还得有一份包容和恬淡的心境,才能在不断的重复和试错中完成精美的竹器成品,也才能因为匠人精神被行业人所佩服和肯定,从竹艺人到竹匠人的变化,有的人三年内可以完成,有的人一辈子都触摸不到匠人边缘。 备注:竹艺人和竹匠人没有公认的定义标准,上述的定义为小编个人定义,见仁见智,就定义无需多做争论,在此只是作为两类竹编从业者的区分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