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化名人堂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唐代孟郊《结爱》 同心结源自中国古代纺织品出现之前的绳结技艺,是一种古老而寓意深长的花结。其形状是两股绳绾成连环回纹,再抽紧而成。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三十号墓出土一件汉晋“镂金”锦香囊的上面缝每两条相绾在一起做同心结。 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三十号墓出土一件汉晋“镂金”锦香囊 《礼记》郑玄注:“容臭,香物也,以缨佩之。”汉代马王堆有出土四件香囊出土,盛放辛夷、茅香、花椒。中国古人把香囊称作香包、佩帏、容臭、香袋等,以锦制作,也称“锦囊”或“锦香袋”,多为桃形、石榴形、鸡心形、腰子形、小老虎形等。一般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上,也有的系于床帐或车辇上。其作用多为祛恶气、避邪秽、定情物。三国繁钦《定情》诗云:“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汉代马王堆有出土香囊 汉代马王堆有出土香囊 由于同心结两结相连的特点,常将其作为爱情的象征,取意“永结同心”,证以南北朝梁武帝《有所思》诗云:“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在《隋书·后妃传》中记载,在仁寿四年(604年)7月,文帝卧病在床,杨广于是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文帝手上。文帝大怒,随即宣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也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调戏她,使文帝顿悟,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知后将柳述、元岩抓入狱,并让右庶子张衡入文帝寝殿侍疾并将文帝周围的侍从打发走。不久文帝便驾崩。在隋炀帝杨广在弑父之后,居然“太子遣使者赍金合子,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人。”宣华夫人陈氏“见之惶惧,以为鸩毒,不敢发。使者促之,于是乃发,见合中有同心结数枚。诸宫人咸悦,相谓曰:‘得免死矣!’”显然,与陈宣华一起遭软禁的妃嫔宫女们,都知道“同心结”所寄托的含义,也就明白了杨广的心思(孟晖:同心结[J],《紫禁城》,2010年11月)。隋唐时期同心结的样子可以参考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的骏马颈上长绶。 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香炉,锤击成型,附件浇铸,纹饰鎏金。炉盖宽沿下折,与炉身扣合,沿面錾饰背分式忍冬纹,高隆的盖面底缘饰莲瓣纹一周,面上有五朵莲花,每朵莲花上卧有一龟。龟首反顾,口衔瑞草,莲花以枝蔓相连饶。炉下外边沿垂饰同心结装饰。 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香炉 同心结也是宋代男女结婚时“牵巾”的主要道具。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新娘迎娶到男家时,两家各出一根彩段绾成同心结,男女各执一头,相牵而行,拜谒祖先,然后夫妻对拜。“牵巾”则是以同心结相牵。 男女结婚时“牵巾”(图片引自网络) 其同心结形状与方胜相似。有的时候,中国古人将两者并称,如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里说:“把花笺锦字,叠做个同心方胜儿”,即是把信笺彩纸折成同心结形。 方胜,也称“叠胜”,是一种由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成的几何纹样。古时于春日或其他节日,剪制胜形图案作为装饰。方胜纹有同心吉祥之意,象征无穷无尽的美好与吉祥。由于方胜是由两个菱形压角相叠又称为同心方胜,表示心连心,象征男女之间坚贞的爱情,又象征同心就能协力,事业成功昌盛的含义,多用于建筑、石刻、染织、刺绣等。 胜本是中国古代妇女戴的一种首饰,《山海经·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地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郭璞注:“胜,玉胜也。”后以“戴胜”借指西王母。《文选·思玄赋》(张衡):“戴胜愁其既欢兮,又消余之行迟。”李善注:“戴胜,谓西王母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西王母)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唐颜师古注:“胜,妇人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唐代大诗人杜甫《人日》诗云:“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也是指首饰。 卷叶云纹方胜中国结 在宋代,人们将置于巾帽后部相互叠压的巾环称为“二胜环”或“二圣环”。“环”谐音“还”,寓意盼望“靖康之难”(1127年)后,被金人掳走的宋徽宗、钦宗二圣自北南还。 宋代岳珂《桯史》记载:“秦桧以绍兴十五年四月丙子朔,赐第望僊桥。丁丑,赐银绢万疋两,钱千万,彩千缣,有诏就第赐燕,假以教坊优伶,宰执咸与。中席,优长诵致语,退,有参军者前,褒桧功德。一伶以荷叶交倚从之,恢语杂至,宾欢既洽,参军方拱揖谢,将就倚,忽堕其幞头,乃总发为髻,如行伍之巾,后有大巾镮,为双叠胜。伶指而问曰:‘此何镮?’曰:‘二胜镮。’遽以朴击其首曰:‘尔但坐太师交倚,请取银绢例物,此镮掉脑后可也。’一坐失色,桧怒,明日下伶于狱,有死者。于是语禁始益繁,芮烨令衿等吻祸,盖其末流焉。”其大意为南宋奸相秦桧宴请宾客。其间,赐坐给吹捧其“功德”的参军。参军受宠若惊,在拱揖就坐时,坠其幞头,露出巾环。伶人一语双关地批评参军将“二胜镮”丢在脑后。同样,在南宋赵溍《养疴漫笔》中,却是绍兴初杨存中中制二胜玉帽环献高宗,旁有伶人云云。此外,宋代张端义《贵耳集》也记载了同样的故事,虽然人物和时间不同,但“二圣还”的含义却无差异。 在宋代,文人雅士也有将巾环称为“双得胜”的时候,如苏轼《谢陈季常惠一揞巾》:“夫子胸中万斛宽,此巾何事小团团。半升仅漉渊明酒,二寸才容子夏冠。好戴黄金双得胜,休教白苎一生酸。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取可汉。”宋施元注:“按世人巾裹,以黄金为大环,双系其带,谓之得胜环,疑用此事。”所谓“双得胜”,就是指两个巾环相互叠交放在的形状。又据赵夔注《谢陈季常惠一揞巾》:“黄金得胜乃战阵得捷之人所戴也。”可知,它是武将得胜凯旋时戴在头上的饰物。此外,在《桯史》中,又将“大巾环”称为“双叠胜”。可见,宋时“双得胜”也可称为“双叠胜”。 辽宁省阜新市红帽子乡辽塔地宫出土“叠胜”琥珀盒,高9.8、宽5.6厘米。盒为一盖一底,有子母口可以扣合,盖底同式,并同样阴刻欧体楷书“叠胜”二字。此盒边缘有绾彩状纹饰,应是节日悬挂或佩带之用。盒内盛装一些具有节日特征的物品,如端午节用的雄黄、艾叶等。在悬挂时,叠胜有时会有飘带,在《水浒传》第九十八回《张清缘配琼英 吴用计鸩邬梨》:“柳腰端跨,叠胜带紫色飘摇。” 宋代方胜纹样也用于首饰耳环,如一浙江衢州南宋咸淳十年(1274)史绳祖墓出土蓝色玻璃叠胜耳饰饰件。 南宋 蓝色玻璃叠胜饰件(对)衢州博物馆藏(图片引自新浪微博“动脉影”) 叠胜纹也用于瓷器、家具等器物造型。 仿宋代官窑开片方胜形笔洗 除了两个方形、菱形相交之外,方胜纹还有相套、错位、连结等形式,如大方形里饰小方形,称为“套方”,宋代方胜团龙纹绸的底纹。还有里面一个小方形,外面错位以内方形之角对外方形之边,称为“斗方”,如两方相斗,在敦煌藻井中较多使用。在宋代彩画中有“方环”,是方形上下左右并列连接,如棋格般;还有“方格眼”,是在重叠的方形中心露出空白,如同孔眼。 宋代蔡伸《满庭芳》词云:“玉鼎翻香,红炉叠胜,绮窗疏雨潇潇。”其实物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雕漆八吉祥方勝套盒,以两个菱形重迭一角组合而成的方胜形盒,分成底、内盒及盒盖,底有六足,盖侧开光,内盒为二层套盒,盒内两磬形盒及十字形小盒。盖面以蟠云纹为地,中央一花形,两侧为盘长、伞盖、双鱼等八宝,飘扬的饰带与底层卷动的云纹,富于动感。盒底面上边缘阴刻花叶,中央刻双蝠。盒侧、及足饰六角形锦地,盒面及开光加框,底侧足间作如意形饰。 明清以来,方胜纹样又发展到使用于建筑物,常见于窗格,脊饰等处的各种图案上常配上方胜,以寓意建筑的主人对感情坚贞专一,在事业上与同事同心同德,家庭美满。 方胜盘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