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中国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中国结论坛 中国结艺网 查看内容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2020-9-30 10:51| 发布者: 蜜辛蒂| 查看: 8996| 评论: 0

摘要: 作者:去古代找历史 竹编,顾名思义,就是用竹子进行编织的一项工艺。 我国历史悠久,竹编这项工艺也薪火相承,流传至今,然而在现今和平繁荣的社会里,本该发展壮大的竹编工艺却面临“后继无人”的恐慌,那竹编究竟 ...
作者:去古代找历史
竹编,顾名思义,就是用竹子进行编织的一项工艺。 我国历史悠久,竹编这项工艺也薪火相承,流传至今,然而在现今和平繁荣的社会里,本该发展壮大的竹编工艺却面临“后继无人”的恐慌,那竹编究竟有怎样的前世与今生呢?让我们来了解下。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竹编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竹编的出现没有准确的时间,但据考古证明,在上古时期,人们定居后将获得的食物用植物藤条编成的器皿来盛装,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竹子韧性好且坚固耐用,所以,编织器皿的材料开始以竹子为主。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竹编主要分三道工序:一是制竹篾(miè),二是编织,三是收尾。

制竹篾

要编织一件竹制物品,首先要制作竹篾。要制作竹篾,必须要有竹子。

因竹子喜温喜水的生长习性,所以多生于南方,主要有水竹、楠竹、苦慈、四季竹、毛竹等。将竹子去青、剖开、暴晒、浸水、晾干,用篾刀劈砍成粗细、长短相同的薄竹片,再用篾刀或刮刀来回刮擦进行抛光,就得到了竹篾,这类相同规格的竹篾基本上是整个竹编物品中用得最多的。而后制作所编物需要的其他规格竹篾,就可以进行编织了。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编织

先起底,编个头或尾,而后以经纬编织法为主,辅以穿、插、锁、套等技巧,逐步进行编织。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收尾

竹编物大体成型后,还要再进行收尾工作。收尾主要是将所编物最后进行固定,边缘处理等,使其不留尖口,坚固耐用。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以上三道工序一般适用于简单的编织物,若要编织精美的工艺品,那竹子的选择与处理,编织技法的多样及收尾工作也不尽相同。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竹编工艺分也分两种:一种是细丝竹编工艺(也叫“瓷胎竹编工艺”),另一种是粗丝竹编工艺(也叫“无瓷胎竹编工艺”)

细丝竹编工艺(也叫“瓷胎竹编工艺”)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用细的篾丝来进行编织。瓷胎竹编以四川地区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编出的多为精致的工艺品。2008年, 瓷胎竹编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19年,四川省临崃市文化馆获瓷胎竹编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粗丝竹编工艺(也叫“无瓷胎竹编工艺”)

粗丝竹编工艺是用竹条或者篾片进行编织的竹编工艺,编织的多为人们的生活日用品,像竹席、竹扇、竹篮、簸箕、箩 、筐、米筛等。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上古时期竹编出现后,人们只是简单地编些盛放食物的器具。

到战国时期,竹编的样式已经非常丰富,通过对竹乡安吉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文物进行考古,发现有竹席、竹篓、竹扇、竹盒、竹碗、竹帘等。

秦汉沿袭战国时期的竹编技法,西安还曾出土过底部印有竹席网格图案的“秦陵铜马车”。

唐宋时期,竹编的用法被进一步扩大,民间出现竹编玩具;一些达官显贵还用竹编制作花灯;并且还出现了“竹马戏”,代表作《昭君出塞》中的马便是竹编的。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带动竹编从业人员的增加,竹编艺人上门加工成常态。另外,竹编的工艺越来越考究,还和漆器等工艺合起来,制作出了精美的盒具,如画盒、饰盒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家对竹编文化重新重视起来,对于一些竹编技术高超的人才给予荣誉称号或技术实职,对地方则有竹编文化保护和品牌扶持。

竹编的“得”与“失”。


战国时期有个人叫泰山,竹编技术精湛,制作出了许多实用精巧的竹制家具,连鲁班也叹:有眼不识泰山!

清末民初,东阳竹编大师马富进(1860~1933)制作的《九龙壁》被定为国家级工艺珍品。1929年西湖博览会上,马富进的《魁星点斗》一举夺冠,他本人也被授予“竹编状元”奖匾。

卢光华,1948年生于浙江东阳竹编世家,在竹编艺术领域耕耘至今,他创作的竹编制品多次获得国内国际金奖,代表作品:竹编壁挂《兰亭序》、《百马图》、立体竹编《唐寅山水画》等。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竹编壁挂《兰亭序》

何福礼与卢光华一样,也是同时代的竹编大师级人物,他的《竹丝白鹤鼎》、《大象》、《哪吒闹海》、《八仙竹丝花篮》等竹编精品一经问世,赞誉与嘉奖无不纷至沓来。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何福礼编制的2.5千米长巨型龙灯获吉尼斯世界记录奖牌。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八仙竹丝花篮》

相比那些居于象牙尖塔的竹编珍品来说,民间也有很多竹编艺人,他们编织的也各有特色。例如,瑞安民间竹编艺人李道永用竹子编制的五星红旗,德化徐文煌编制的竹蜻蜓,洛宁竹编老艺人李书华编制的竹灯笼,三穗的杨氏竹编斗笠、田氏的细篾篮......

另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在竹编人数众多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个“竹编之乡”,其中著名的有:四川青神和道明、贵州三穗、浙江东阳等。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竹编之乡-四川道明

竹编工艺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其制品具有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

实用性是竹编产生的源动力,在中国古代社会里竹编制品的实用性到处可见,日常生活中的竹篮、竹篓、米筛、簸箕、斗笠、竹帘、竹席、竹椅、竹床、篱笆等,甚至到现今,在农村这些竹编制品仍然常见。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斗笠

除了在生活日用品中随处可见竹编的影子,在一些大的项目或工程上也可见其功劳,像西南傣族住的竹楼,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鱼嘴分水堤、飞沙堰等多处在古代都是用竹编竹笼,内附石块的做法形成的。

竹编制品的观赏性除了制品本身外,更多的是与其他工艺相结合。例如,与书法、绘画相结合,制作精美的竹编书法及竹编画作,代表作品如卢光华的《兰亭序》和马富进的《九龙壁》;与漆器工艺结合,制作精美的盒具,如管帽盒、将军罐等。

竹编工艺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其在不断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必然带有文化烙印。像《九龙壁》就汲取自中国传统的龙文化,竹编壁挂《兰亭序》、《苏东坡前后赤壁赋》等则将竹编、汉字和诗文融合在一起......其实竹编产生伊始,从最简单的生活日用品到精致的工艺品,这种转变过程也是对原材料--竹的严格筛选过程,拔苗助长不可取,那必定要格外关注竹的生长年限和质量,以及时令环境的影响,而后适时上山取竹,这种从随意取竹编制生活用品到关注自然环境对竹生长的影响,不正符合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吗?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不也正讲的是人与自然和则共生吗?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2000年的时候,笔者还是个垂髫(tiáo),记得当时农村称竹编手艺人叫“做篾的”。 乡下做篾一般在冬春,因为这时农活不忙。做篾的师傅一般是两人或四人,少有一人或三人,因为乡下人对双数比较钟意,认为比单数吉利。对于竹编制品乡下也多是做双数。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当时笔者家里也来过两个做篾的,一般是家里先备好竹子,并放在大堂门外两边,以便做篾师傅随时取用。做篾的各人带了把篾刀,还有一个工具包。

做篾的首先用磨刀石将篾刀、刮刀、剑门刀、卷刨等磨利,然后把两把剑门刀看好夹角钉在木板上,再把木板绑在一长凳上,剑门刀的作用是使竹篾达到规格一致。

通过手锯选段好的竹子,做篾尺,篾尺长度可长可短,看主要编织的对象。篾尺的作用是丈量尺寸以及挑起经篾、穿插纬篾之用,还可以用做敲紧之用,使编织纹路更加紧固。

用卷刨去掉竹节,篾刀去青,竹凿或篾刀破竹,而后分块、启篾、刮篾、分丝,就可以进行编织了。

那时候,如果哪家来了做篾的,村里的一些小伙伴都会跑来看他们做篾,看着一根根竹子在做篾师傅的手里变成一根根篾片竹丝时,我们像发现新事物似的眼里放光,感叹做篾人的技艺娴熟。有时我们也会将他们剩下或不用的竹子做成竹弓、竹剑玩耍。

乡下做的最多的竹编物当属晒垫和箢箕(yuān jī)了。

晒垫分多种,有长4米左右、宽2米左右的大晒垫,多用来晒稻谷;后来随着水泥的广泛使用,人们多在马路或自家门前的水泥地面晒稻谷,又随着务农人数的逐渐减少,现在这种大晒垫多半已经在猪栏或者仓库长眠了。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也有直径0.6米~1.5米左右的圆晒垫,这种圆晒垫要用的时候一般放在葡萄架上或屋顶,用来晒腌菜、地瓜粉、辣椒饼、中草药、杨梅干等,总之用途广泛。这种晒垫现在农村还常见,但城市化的扩大和商品房的设计,圆晒垫的地位正被阳台、栏杆和塑料器皿等所取代。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箢箕在农忙时节总是少不了它,像装稻苗、盛堆肥、装莲藕。农闲时上山砍柴便是用它来装柴。另外,装牛草、鱼草也少不了它,菜地里摘个菜,甚至小伙伴们到河里去捞鱼也少不了箢箕。只不过现在年轻人基本都进城谋生,还在用箢箕都是些五、六十岁以上的长辈们。真不知道当这些长辈们百年之后,谁还会再用箢箕。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2005年左右的时候,笔者就鲜少见到做篾的了,上门做篾这一流行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竹编现象更是“退隐江湖”。

如果说竹编的“得”是给人们以生活的便利,竹编艺术品给人们以精神的享受。那它的“失”则是社会的发展带来竹编制品的替代品的增多,以及竹编精品的产出乏力。

竹编之路在何方?


竹编的现状

①年轻力量的缺失。

听说过年轻人找工作进电子厂、服装厂的,好像很少听到过进竹编厂的吧。确实,相对于那些设在城市或离市区近的工厂来讲,竹编厂一般靠近竹源丰富的乡村或城市边缘,没有城市的热闹与繁华,且工资并不比城市工厂多多少,所以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去。

另外,竹编需要掌握一定的编织技法,从简单生活日用品到竹编艺术品,编织技法多种多样,不是培训个一天两天就可以上岗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而且随便一个竹篮所用的篾丝都能达上百根,要将这上百根篾丝逐一编织起来,不仅精神上需要极大的专注力,身体上除了手外,眼晴也是一大考验。很多年轻人缺乏耐心与持续学习的精神,难以忍受竹编过程的枯燥和对身心的“考验”而早早打了退堂鼓。“竹编这门手艺费眼睛,也辛苦,年富力强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做了。也有几个徒弟,但最后因为辛苦都转业了。”镇江竹编大师耿月新如是说道。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耿月新

还有,竹编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在很大一部分年轻人的思想里,从事竹编的都是一些上了岁数的人才会做的,自己做容易丢面子。这种对竹编的偏见也是年轻人不愿加入竹编行业的原因之一。

②竹编日用品利润低,竹编精品耗时长,共同难题:难以量产。

普通的竹编制品多为生活日用品,利润低,但投入的时间并没有比原来少多少,一个直径1.5米左右的圆晒垫需要一个熟练工一到两天时间,一对直径60公分、深50公分的竹箩需要两三天时间......相对于机器量产的塑料、玻璃制品的方便廉价,竹编生活日用品的生存及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入门竹编的制篾不仅对普通竹编制品来说重要,对于竹编艺术品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四川竹编大师刘嘉峰曾言:“我把我的所有编制技术都传给我的徒弟了,但是他们没有一个能制作出编制精品竹编所用的篾丝,所以这竹编艺术品的传承恐怕也难了。”可见,要想制作竹编精品,首先制篾这关就不容易过。加上后期的编织,收尾等工作,一件竹编精品的产生少则半月,多则数月,甚至上年。衢州竹编艺人王振富用40天编出一条6米长的竹编工艺龙,湖北竹编艺人李凤英的竹编画作《隐形观音》用了8个月的时间,川竹编艺人何启荣花费一年零两二月的时间编制宫廷扇《麻姑献寿》......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李凤英《隐形观音》

不论是相对容易产出但利润低的竹编日用品,还是耗时长久但经济、文化价值高的竹编精品,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难以量产。

难以量产的原因除了年轻力量缺失外,还与竹编本身的技术限制有很大关系,它不像塑料、玻璃等制品完全可以由机器完成,竹编最主要还是靠手工完成。

所以,当你在线下或网上购买日用品的时候,由机器批量生产的塑料、玻璃等日用品购买数量上限往往在万数以上,而竹编制品的上限则在万或者千,甚至百以下,竹编精品则多以个位数出现。

③竹编产业化程度低。

一个个“竹编之乡”似乎让我们看到了竹编产业兴旺发达,但细探这些“竹编之乡”,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从原材料的处理到编织制完成全靠家庭内部人员,效率低、产能低。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另外,竹编品牌塑造难也是制约竹编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因素。由于竹编的原材料都是竹子,普通竹编日用品的外形及编织技法相差不大,难以拉开差距。竹编工艺品对竹篾及编织技法都有更高的要求,且需要的时间也更长,加上难以机产的局限性,不同的人编织同一款工艺品难以做到一致,产品的参差不齐对品牌塑造的影响可想而知。

年轻力量的缺失、难以量产、竹编产业规模化程度低等因素制约着竹编的发展,这或许对竹编在社会逐渐“失宠”也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竹编的未来

2008年,随着竹编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地方上也陆续对本辖区内的竹编进行“地方非遗”保护。然而大多数人对竹编仍停留在传统农家用具上,对竹编手艺人也有误解。所以,首先在思想上要加强国人对竹编文化的认同感

其次,要加强科技对竹编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已经在取竹、破竹、制篾、烤漆、刻字绘画等方面对竹编的效率与创新方面持续发力,但真正离竹编机械化则还需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改革创新竹编编织技法与习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原有的编织技法与习惯,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不断改革创新出新的编织技法与习惯,这样能为竹编的长久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最后,要突出“卖点”,稳步推进竹编产业化进程不可否认的是,竹编制品现在正从生活日用向观赏工艺品方面转变,这一转变受多方因素所致。但不论是实用还是观赏,竹编制品都需要突出“卖点”,例如,在现在环境保护日益重视起来,竹编生活日用品则是天然无污染,观赏工艺品则突出个性与文化。当然,要将竹编“卖点”实现产业化发展,还需更多力量,尤其是年轻力量的投入与持续进步的科技加持。

快要消失的工艺-竹编

文明圣火,悠悠五千载,竹编这项传统工艺也从古至今,流传未绝。但现今已入“非遗”的竹编发展现状令人担忧,竹编如何在新时期持续发展下去? 是值得我们长期深思的一个问题。


QQ|中国结论坛桌面|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结论坛 | 服务条款 手机APP 侵权处理 热水器维修

GMT+8, 2024-10-30 15:20 , Processed in 0.04614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Email: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璇峰皢#鎹㈡垚@)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