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礼尚往来 今天和大家分享手工麻绳的制作方法,看看是麻绳是如何从材料到成品的详细步骤,绳子是农村生产劳动中常用的辅助用品,尤其是在农业机械相对落后靠人拉肩抬的年代,捆、绑、拉、抬都离不开它,那个时候除了一些特殊用途绳索以外,日常用绳全靠自己动手手工制绳解决。 手工制绳,我们俗称葛(音ga)绳子,为什么要用这个"葛"字,我想可能是纤维间互相纠葛缠绕才能制绳子吧,这个想法是否正确我也不知道,只是写俗称觉得这个字合适一些,就用这个字了。 记得小时候能用于制绳子的材料非常有限,生产队每年要种植一部分胡苘(也有人叫胡麻)才能满足队里及社员使用。胡苘是春天种植,秋季收割,植株高约二至三米,割下来的胡苘首先要撸掉叶子,然后捆成捆放到河里或水湾里沤制,捆的时候不能太紧,轻轻揽住就可以了,否则易出现沤制不均匀的现象,在沤的过程中最好翻动几次。 沤制是为了分解掉无用的表皮和胶质,让苘麻纤维分离,大概经过十几天的时间就沤好了,沤好的苘麻纤维从苘杆上剥下来,用水清洗掉表皮、杂质等等,洗干净的苘麻一绺一绺的呈发丝状,颜色灰白,柔顺又不缺乏强力,晒干以后,绾成一个个长团就是上好的葛绳子原料了。 (网络图片,沤好的苘麻) 葛绳子的唯一器具就是一个手摇加捻器,(具体名称叫什么忘记了,权且就起这个名字吧)用来给苘麻纤维加捻,我们俗语叫上劲。全部工作一般需要四个人配合完成,一个人负责手持加捻器,一个人负责摇手把加捻,一个人负责整理和递送散麻纤维,一个人负责控制加苘麻制绳。 其中控制制绳的这个人最重要,这个人是葛绳子的核心人物,技术全部集中在他身上,需要眼疾手快才能把散麻纤维依次在加捻的同时均匀分布夹好,这样就可以保证单纱绳粗细合适,否则的话粗细不均匀,就很难葛出好的绳子,还要根据绳子成品的长度要求确定好单绳的大约长度,指挥好手摇上劲的速度,夹麻完成以后沿单绳方向来回撸几次。 使绳子上的劲扣(捻度)均匀,并判定劲扣是否合适,劲扣合适以后,拉紧单绳,将单绳在合适的地方折过来,靠人力缠绕成两股的绳子,缠绕的要求同样是劲扣均匀,力度合适,还要为第三股单绳缠入留有合适的空间,第三股绳并入时既需要技术,又需要体力,必须使单绳均匀而又牢牢地嵌在两股绳的两个劲扣中间,这样葛出来的绳子强力足,结实耐用 由于刚刚葛出来的绳子内应力还没有得到释放,所以绳子比较硬挺,几乎可以像根木棍一样竖起一段,这也是判断葛绳技术的好方法,技术越好的师傅葛出的绳子竖起的越高。记得我们生产队有一个名字叫周加来的爷爷就是一个葛绳高手,虽然当时他是一个未婚青年,但因为辈分高,又有一手高超的葛绳手艺,在我们生产队甚至整个村都非常受人尊敬,提起葛绳人人都竖大拇指,他葛的绳子不仅好用,而且耐用,经常被其他生产队请去帮助葛绳,七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加来爷爷去东北了,社员(村民)们在葛绳子的时候还是念念不忘,感叹远远不如他的技艺。 随着石化工业的发展,化学纤维日益丰富,纺织工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工业化编制各类绳索已取代手工制绳,尼龙绳、棉线绳、丙纶绳等等代替了苘麻绳子,即使需要麻绳的地方也实现了机械制绳,手工制绳已成了历史。 (网络图片,尼龙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