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艺网 结艺网-中国结的编法|中国结图片|chinese knots|中国结绳艺术

不要轻信中国结代加工包收的美丽谎言

来源:法治快报 

  近段时间以来,本报陆续接到不少向工艺制品公司揽下编织“中国结”手工活的南宁市民投诉,称在加工过程中陷入困境:合同有陷阱,活计难完成,钱没有赚到,押金被倒贴。

    易学难干 钱没赚成倒贴押金

    投诉市民的遭遇相似。他们或是看招聘信息或是经朋友引荐到工艺品公司揽下加工活。公司一开始均会进行现场教学,“中国结”制作看似简单易学,可不少市民交了押金领原料回家加工后,才发现活计实际上很难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些抱着兼职补贴家用目的揽下“中国结”活计的市民,不但加工费拿不到,押金还打了水漂。

    家住建政路的杨女士就面临这样的苦恼。几个月前她看到一家工艺公司贴出招聘广告招编“中国结”工人,广告称免费提供培训,专兼职均可,每月大概可以挣到600到700元不等。广告中自由的工作时间吸引了她。在保险公司当业务员的杨女士,想到自己可以利用空余时间为并不宽裕的家庭增加一份额外的收入,就于9月初来到该公司应聘。

    据杨女士讲,所谓的培训就是公司员工用彩绳演示一下编织过程,不过两分钟就“培训”完毕。公司与杨女士签订了合同:公司负责提供所有手工艺品原料及工具,杨女士则要支付300元的合同保证金。双方约定2个月内做好交货,报酬600多元,如逾期,公司即不予回收,押金不退。公司的员工称,每日只用干半天,2个月就可以轻松完工。杨女士回家后每天编结近8小时,连做饭、逛街的时间都利用上了,2个月才算完成一半。到头来,代加工变成了花300多元购买公司的“中国结”,而同样的编织材料市场价仅四五十元。

    白纸黑字 合同陷阱套揽活人

    作为一种传统、吉祥的民间装饰品,造型独特、寓意深刻的“中国结”近年来风靡全国。在南宁,销售中国结的商店和摊点比比皆是。

    由于市场需求比较旺盛,且“中国结”的技术含量低和工序要求易学,再加上投资小运营模式简单。近年来,加工“中国结”的工艺公司(店)在南宁不断出现,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情况也随之而来。

    11月26日,在杨女士揽活的、位于望州路一小区内的这家工艺公司,记者看到,该公司办公点仅10多平米宽。对于记者对其公司与杨女士签订的加工合同的质疑,公司一名李姓员工表示,公司证照齐全,属合法经营,合同签订也是双方自愿的。杨女士没能完成任务是因为她手脚慢,不熟练。

    曾在园湖路经营工艺公司的刘老板告诉记者,正规加盟店多为知名“中国结”品牌的代理商,均有自己固定的进货渠道,即总公司提供什么,店里就卖什么,一般不会临时招聘人员进行加工。遇到投诉较多的主要是店面经营模式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特征明显——没有生产场地,只在墙上挂上几幅样版,多以培训技术为主。招工时会作出市场销路大好、计件结算、负责回收等美丽的承诺,实际上他们一开始就根本不考虑销路,说白了就是设合同陷阱套取揽活人的押金。

    据刘老板说,由于公司在加工委托合同上的“回收标准”的文字表述含糊,合不合格全由公司说了算。公司吞押金的手段有两个:一是让揽活人不断反复修改直至自动放弃,自动违约;二是公司说不合格,那就意味着押金退否只能按合同办。

    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带有明显欺诈的“公司”,却难以受到法律的追究,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都经过了工商注册,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它们与受骗者事先都签订了责权分明的合同,受骗者明明上了当,却有口难辩。对此,本报法律顾问团成员单位金狮律师事务所的彭律师说,这是游走在欺诈边缘上的一种合同纠纷。表面上,这些公司在按合同办事,实际上几乎不可能完成合同约定的任务。

    工商建议 教你防范“杨白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被市民投诉的工艺制品公司,证照都一应俱全,当争执出现后,揽活者经常陷入投诉无门的境地。警方表示此类争执属经济纠纷,他们无法介入。

    南宁市工商部门近期也接到过两三起类似杨女士这样的投诉。但工商部门表示因被举报的公司证照齐全,取证较困难。

    那么,市民应怎么避免上当受骗呢?南宁市飞凤工商所工作人员给出三个建议:

    一、看公司有没有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证件;即使有营业执照,也要看公司的实力和规模、技术水平和盈利模式。

    二、如果没有将具体回收标准列入合同的,很可能使加工者陷入需要反复修改产品、不断地重新购买原料的陷阱。

    三、揽活前先了解一下行情,比如市场的卖价、需求。如果公司承诺支付的加工费明显高于成品价格,就意味着是个陷阱。因为没有一家公司做亏本生意。

相关文章:[警惕中国结代加工包收购的骗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