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艺网

非遗传承人张国庆的绳编情结:传承幸福中国结 编织祥和中国年

作者:封面新闻


街头红红的灯笼、阵阵腊梅香比日历更精准地告诉我们:快要过年了!而随着春节的临近,象征着团结幸福平安的中国结也将挂满千家万户,更添欢乐喜庆、祥和团圆的节日氛围。

1月7日,记者走进青羊区送仙桥社区的张国庆工作室,一眼便望见窗台旁的木桌上摆放了各类编艺作品,老鼠、蝴蝶、鸟……今年66岁的张国庆自幼与绳编结缘,系统钻研绳编技艺28年,她用几根绳子、一根针线、一把剪刀、一只打火机,以匠心传承幸福中国结,编织祥和中国年!

从艺传承路漫漫

一门心思学编织

自幼喜爱编织的张国庆,真正开始系统地钻研绳编技艺还要追溯到1992年,当时还在单位宣传部门上班的她,偶然间看到杂志上刊登的绳编作品照片,便被惊艳到了:“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文化沉淀使绳编艺术蕴涵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它不仅是美的形式和巧思的结构展示,更是一种自然灵性与人文精神的表露。”但当时,想要学习“中国结”,没有培训班可报,能查阅的资料也寥寥无几,她只能凭借自己的一腔热情一点点学习摸索。



张国庆让绳编技艺走出国门。

1992年前后,张国庆在报纸上看到北京东单有个“金斗笠时装屋”在卖中国结,便不远千里赶车去寻找。“正值炎炎夏日,那个地方又不好找,我足足找了大半个下午,汗水浸透了衣衫,我都准备放弃了,才突然瞥见这家商铺。”走进店铺,张国庆看到用一根麻绳编织的“巨型中国结”,足有1米8高。当时张国庆的工资才几百元,而这一个作品要卖接近2000元。在征得店员同意后,张国庆拍了许多照片回去,通过自己的研究,学会了其中部分错综复杂的编织方法。



张国庆展示自己的作品

“六蝶串花”在编织技艺中算很难的手艺了,而书本上又没有详细记载,张国庆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项编织手法后,用相机拍了下来,每天晚上睡觉前就拿起放大镜,对着照片研究,足足看了2年。突然有一天,她豁然开朗,学会了“六蝶串花”,又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编出了更加复杂的“八蝶串花”。正是因为张国庆的全神投入,使得她的绳编技艺突飞猛进,并被评为绳编结艺非遗传承人,作品《龙图腾》入选“我和我的祖国共成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2019年“手艺成都”民间艺术展。

在2019年第七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金牛分会场上,张国庆的绳编作品深受居民喜爱——一根根五颜六色的绳子,在一双巧手的编织下,变成草帽、灯罩、项链、等物品,让人爱不释手。

生活之中见非遗

编织技艺有实用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北宋词人张先的名作《千千岁》即能表明,“结”在中国古代就具有特殊意义。从头到尾用一根绳线编结,再把盘长结、如意结、纽扣结等不同结饰互相组合在一起,或用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这就组成了造型独特、寓意深刻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物品——中国结。“许多人理解的中国结就是用红色的线条,编织成四四方方的结。其实这样的理解是狭义的,广义的中国结,包含花、鸟、龙、鱼、鞋等许多不同形状,还有双钱结、纽扣结、琵琶结、十字结、吉祥结等多种结式,绳子也不一定要用大红色编织,它代表着团结幸福平安,又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张国庆解释道。



张国庆的绳编作品《双鱼》。

张国庆的绳编作品均是经过纯手工编织而成,工具就是几根挑针、一把剪刀、一只打火机。只见她时而穿插、时而打结,一根长绳在手指间上下翻转、反复折叠,不一会儿功夫,绳子便成了一只蝴蝶,跃然指尖。



作品《八蝶穿花》

“许多人都认为中国结就只是拿来观赏,讨一个吉祥如意的美称,实则不然。”张国庆介绍,戴在手上的手链、挂在脖子上的项链、放在车上的吉祥物、用来装东西的编织袋、戴在头上的发箍、遮光用的灯罩,甚至缝制在衣服上的盘扣,都能用绳子编成。多年来,绳编经艺人们的巧手编织出上百种日用品和装饰品,除了观赏性还极具实用性。

传承创新两不误

推动非遗新发展

在张国庆的绳编生涯中,她不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传承之中有创新,“所谓编织创新是在基础结上有所延伸,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形状图案,而基础结是没法创新的。”

《龙图腾》便是她的得意原创作品之一,神秘威严的龙,搭配颇有古韵的青花瓷,两者之间的碰撞,在张国庆一双巧手的组合下显得十分和谐;《蝴蝶飞飞》,采用在八蝶穿花的样式上又加大了难度,对称的样式极具中国美,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色彩鲜艳的《双鱼》,远远看起来祥和柔美又不失大气,属于绳编技艺中不可多得的佳品;寓意吉祥的《花好月圆》,几乎全用红绳编织,喜庆又独居匠心……



作品《花好月圆》

为了将绳编技艺发扬光大,早在十多年前,张国庆就致力于参与“非遗文化进社区”“非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在成都市大观小学,张国庆给同学们讲解了绳编的起源以及绳编的历史文化,展示绳编技艺及绳编作品的魅力,并讲解了学习绳编的一些基本要求,并进行手把手的教学;在成都市青少年宫,张国庆带来了“非遗小传人”公益讲堂专题讲座。除了日常教学,张国庆经常开展非遗项目展示,吸引了众多对非遗文化感兴趣的小朋友前来聆听。截至目前,她已经教学了2000余名学生。

“技艺无止境,追求无穷尽!”如今,张国庆依然在绳编技艺的路上继续钻研,一边致力于作品创新,一边做好非遗传承,“非遗文化是优秀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共同保护好、传承好,让更多人爱上这门技艺。”

华西社区报记者 胡慧媛 摄影报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